Blog
【皮膚破皮受傷了,如何妥善照顧傷口不留疤?】
September 19,2025

皮膚破皮受傷了,如何妥善照顧傷口不留疤?
本文章主要針對可自行處置,且非血流不止的一般急性傷口。
傷口癒合的四階段
想要妥善照顧傷口,防止傷口留下難看的疤痕及色素沉澱,就要先知道傷口是如何癒合的!
凝結期
這個階段是剛破皮的當下,開始出血,此時身體為了抑制鮮血直流的現象,血液中的血小板開始凝血作用,產生纖維蛋白以阻擋潰堤的出血部位,盡量讓血液不要繼續往外滲,快速地把破皮的地方初步止血。
發炎期
這個階段會啟動免疫機制,許多免疫細胞會開始清理殘留在傷口的細菌病毒及其他髒污,有時候可以發現,凝結期過後,傷口及傷口周圍會開始呈現紅腫的現象,其實就是所謂的發炎反應。
適當的發炎對於傷口是件好事,有發炎現象表示免疫細胞正在清理這些病菌及髒污,以防止這些病菌導致傷口惡化,甚至造成全身性的感染。
增生期
經過了凝結期及發炎期的前置作業後,傷口大致上已經結痂不會再流血,免疫細胞也順利消除外來的病菌。
但傷口的皮膚總不能一直都是結痂的狀態,因此,表皮細胞、真皮細胞及血管會開始分裂增生,讓破損的組織重新增生,並促進傷口的癒合。
重塑期
當結痂逐漸掉落,取而代之的是較淺色且新生成的表皮,隨後便開始進入重塑期,由於新生成的組織強度不夠,遇到外部刺激或傷害很容易再度出血。
而重塑期就是為了讓皮膚強度及厚度提升,使受傷的皮膚盡量恢復成原本的樣貌,這個階段依據傷口的範圍及深度可能會花上好幾個月,甚至以年計算。
發炎期
這個階段會啟動免疫機制,許多免疫細胞會開始清理殘留在傷口的細菌病毒及其他髒污,有時候可以發現,凝結期過後,傷口及傷口周圍會開始呈現紅腫的現象,其實就是所謂的發炎反應。
適當的發炎對於傷口是件好事,有發炎現象表示免疫細胞正在清理這些病菌及髒污,以防止這些病菌導致傷口惡化,甚至造成全身性的感染。
增生期
經過了凝結期及發炎期的前置作業後,傷口大致上已經結痂不會再流血,免疫細胞也順利消除外來的病菌。
但傷口的皮膚總不能一直都是結痂的狀態,因此,表皮細胞、真皮細胞及血管會開始分裂增生,讓破損的組織重新增生,並促進傷口的癒合。
重塑期
當結痂逐漸掉落,取而代之的是較淺色且新生成的表皮,隨後便開始進入重塑期,由於新生成的組織強度不夠,遇到外部刺激或傷害很容易再度出血。
而重塑期就是為了讓皮膚強度及厚度提升,使受傷的皮膚盡量恢復成原本的樣貌,這個階段依據傷口的範圍及深度可能會花上好幾個月,甚至以年計算。
傷口照護原則,降低留疤風險
想要傷口復原得漂漂亮亮、降低留疤的風險,一定要確保傷口能夠好好地癒合,若是發現傷口癒合不佳,可以遵照傷口照護原則「TIME」,以促進傷口的癒合。
T-Tissue debridement(組織清創)
在剛受傷的當下,一定要把髒東西給清乾淨,例如在沙地上擦傷,傷口上會沾滿細小的砂石及細菌,或壞死、乾硬的組織或結痂,若是因為怕痛,而沒有將這些髒東西清乾淨,傷口產生的血塊,只會把它包起來,導致傷口無法平整地癒合。
此外,包在傷口的髒東西,可能還會引發免疫細胞出動,產生反覆的發炎反應,因此,長期清理不乾淨的傷口,會一直出現化膿的現象,而導致傷口無法漂亮地癒合。
故受傷當下,一定要盡量把傷口清理乾淨,千萬不要怕痛而忽略這個動作,雖然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把傷口完全清理乾淨,但至少要在每次換藥的時候,將傷口重新清理乾淨,再進行上藥跟包紮。
此外,包在傷口的髒東西,可能還會引發免疫細胞出動,產生反覆的發炎反應,因此,長期清理不乾淨的傷口,會一直出現化膿的現象,而導致傷口無法漂亮地癒合。
故受傷當下,一定要盡量把傷口清理乾淨,千萬不要怕痛而忽略這個動作,雖然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把傷口完全清理乾淨,但至少要在每次換藥的時候,將傷口重新清理乾淨,再進行上藥跟包紮。
I-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感染及發炎)
如果傷口上還有一些病菌沒有被清理乾淨,很常會在換藥的過程中,發現傷口化膿,甚至形成很難清理的生物膜,因此,控制傷口的感染和發炎非常重要。
適當的傷口發炎有助於受傷組織的重塑及癒合,但過度或嚴重的發炎及感染,導致傷口持續有紅腫熱痛或化膿的現象,就要特別注意,
一旦反覆產生化膿或不易清除的生物膜,應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及發炎,同時,搭配換藥的傷口清理,讓傷口一次比一次還要乾淨,不會再因為沒有被清除乾淨的病菌,而導致不受控的感染發生。
適當的傷口發炎有助於受傷組織的重塑及癒合,但過度或嚴重的發炎及感染,導致傷口持續有紅腫熱痛或化膿的現象,就要特別注意,
一旦反覆產生化膿或不易清除的生物膜,應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及發炎,同時,搭配換藥的傷口清理,讓傷口一次比一次還要乾淨,不會再因為沒有被清除乾淨的病菌,而導致不受控的感染發生。
M-Moisture balance(乾濕平衡)
以前常會聽到有長輩說,傷口放著晾乾,甚至撒上一些乾粉,加速傷口乾燥及結痂,傷口會好得比較快。
但實際上,傷口的癒合不是只有結痂,還需要讓原本受損的組織增生,包括表皮、真皮及血管,若只在意傷口是否保持乾燥,而不注意受損組織的增生,就非常容易留下疤痕。
傷口適當的濕度,有助於細胞激素及生長因子的訊息傳遞,以促進這些受損組織的增生,也有研究指出,讓急性的傷口保持適當的濕度,傷口癒合的速度會比完全乾燥的傷口來得快。
此步驟可以使用親水性敷料輔助,例如人工皮,在吸收組織液的同時,又能夠提供傷口適當的濕度,但要注意前面兩個原則T(組織清創)及I(感染及發炎)是否都有落實,若沒注意傷口是否清潔乾淨及感染發炎是否逐漸改善,而只是一味把人工皮蓋上,反而會造就細菌孳生的溫床。
(延伸閱讀→「你用對人工皮了嗎? 人工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然而,若是長期臥床而產生的慢性褥瘡,就需要維持傷口的乾燥,以防傷口潰爛範圍持續變大,此類的慢性傷口與本文討論的急性傷口不同。
但實際上,傷口的癒合不是只有結痂,還需要讓原本受損的組織增生,包括表皮、真皮及血管,若只在意傷口是否保持乾燥,而不注意受損組織的增生,就非常容易留下疤痕。
傷口適當的濕度,有助於細胞激素及生長因子的訊息傳遞,以促進這些受損組織的增生,也有研究指出,讓急性的傷口保持適當的濕度,傷口癒合的速度會比完全乾燥的傷口來得快。
此步驟可以使用親水性敷料輔助,例如人工皮,在吸收組織液的同時,又能夠提供傷口適當的濕度,但要注意前面兩個原則T(組織清創)及I(感染及發炎)是否都有落實,若沒注意傷口是否清潔乾淨及感染發炎是否逐漸改善,而只是一味把人工皮蓋上,反而會造就細菌孳生的溫床。
(延伸閱讀→「你用對人工皮了嗎? 人工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然而,若是長期臥床而產生的慢性褥瘡,就需要維持傷口的乾燥,以防傷口潰爛範圍持續變大,此類的慢性傷口與本文討論的急性傷口不同。
E-Epithelial edge(傷口邊緣)
在傷口保持乾淨且不再反覆發炎甚至化膿之後,可在每次換藥的同時觀察傷口邊緣是否開始收縮變小,傷口周圍的表皮是否開始向傷口方向增生,若前三個原則都做得好,傷口邊緣自然會向內縮小,表示癒合過程順利。
受傷後的疤痕分哪幾種?
依「疤痕成因」區分- 擦傷
疤痕很容易有色素沉澱,若是傷口的髒污沒有清理乾淨,可能會有黑點出現在癒合的傷口中。
- 燒燙傷
因為皮膚多了熱的傷害,很常在癒合後的疤痕產生攣縮現象,若是燒燙傷發生在關節處,可能會影響到關節靈活度,而需要復健以改善疤痕的彈性。
- 刀傷
外觀窄但深,一般小刀傷,可以自行癒合,且留疤機率小,但若是長度較長的刀傷,沒有經過縫合,兩邊的肌肉紋理可能無法對齊,就容易形成白色的疤痕。
- 皮膚發炎
通常是由於青春痘而產生的丘疹與膿皰,很容易留下紅色痘疤、黑色痘疤、凸痘疤與凹痘疤。
依「疤痕外觀」區分
- 以顏色區分
1. 紅色
傷口癒合早期,由於組織增生會需要很多養分及氧氣,因此傷口會增生很多血管以供應更多的養分及氧
氣,理論上,傷口逐漸好轉之後,這些臨時增生的血管,應該要慢慢消失,但若身體調控異常,血管就會持續存在,而形成紅色疤痕,最常見的就是紅色疤痕。
2. 黑色
即黑色素沉澱,主要是因為黑色素製造過多,可能是咖啡色或是深灰色的,擦傷最容易形成黑色疤痕。
3. 白色
即脫色疤痕,其顏色比疤痕周圍皮膚還淡,當受傷太嚴重了,除了正常的組織受損,連許多黑色素細胞也被破壞掉了,導致傷口癒合時,黑色素產生不足,而產生脫色疤痕,有些會慢慢恢復,有些則會永久存在。
氣,理論上,傷口逐漸好轉之後,這些臨時增生的血管,應該要慢慢消失,但若身體調控異常,血管就會持續存在,而形成紅色疤痕,最常見的就是紅色疤痕。
2. 黑色
即黑色素沉澱,主要是因為黑色素製造過多,可能是咖啡色或是深灰色的,擦傷最容易形成黑色疤痕。
3. 白色
即脫色疤痕,其顏色比疤痕周圍皮膚還淡,當受傷太嚴重了,除了正常的組織受損,連許多黑色素細胞也被破壞掉了,導致傷口癒合時,黑色素產生不足,而產生脫色疤痕,有些會慢慢恢復,有些則會永久存在。
- 以平坦度區分
1. 平
即生理性疤痕,增生的組織剛好把傷口填滿,且與周圍原本的皮膚高度一致。
2. 凸
疤痕組織高於周圍皮膚的表面,例如增生性疤痕或蟹足腫。
3. 凹
即萎縮性疤痕或凹陷性疤痕,若是皮膚產生嚴重發炎,導致組織嚴重破壞,而增生的組織無法有效填補所產生,抑或是傷口復原的過程,產生過度下拉的疤痕組織,而使皮膚表面下凹,也會產生例如青春痘產生的凹疤。
即生理性疤痕,增生的組織剛好把傷口填滿,且與周圍原本的皮膚高度一致。
2. 凸
疤痕組織高於周圍皮膚的表面,例如增生性疤痕或蟹足腫。
3. 凹
即萎縮性疤痕或凹陷性疤痕,若是皮膚產生嚴重發炎,導致組織嚴重破壞,而增生的組織無法有效填補所產生,抑或是傷口復原的過程,產生過度下拉的疤痕組織,而使皮膚表面下凹,也會產生例如青春痘產生的凹疤。
影響傷口是否留疤的因素有哪些?
- 傷口深度及大小
傷口太深或太大,正常的組織修復會非常不易,因此,只能先以快速增生的組織填補嚴重的傷口,然而,這些快速增生的組織又無法被完全重塑,而造成永久性疤痕。
- 傷口感染
在傷口形成的初期,沒有將髒污清理乾淨,容易造成傷口反覆感染,而影響傷口的癒合,甚至形成不正常的疤痕組織。
- 癒合時間長短
傷口越早癒合,越能避免不正常的皮膚組織增生,因此,可參考上述的傷口照護原則TIME,使傷口以最佳的效率癒合,而降低留疤風險。
- 年紀
年長者的組織活性會比年輕人還弱,故比較不容易形成增生性疤痕
- 體質與基因
黑人的膠原蛋白增生的能力較強,會比黃種人或白種人更容易形成肥厚型疤痕。
此外,蟹足腫體質也常常具有遺傳性。
此外,蟹足腫體質也常常具有遺傳性。
- 部位
張力較大的部位,例如前胸、後背、三角肌或關節處,疤痕容易被拉寬或拉長,使疤痕變得更明顯,甚至更嚴重。
若是容易留疤的體質,該怎麼辦呢?我的疤痕還有救嗎?
根據上述影響傷口留疤的因素,當傷口形成後,「傷口的深度大小」、「年紀」、「體質與基因」及「部位」都已成定局,只剩下「傷口感染」及「癒合時間長短」可以控制。
因此,能做的就是趕快把傷口照顧好,減少並控制傷口的感染,以縮短傷口的癒合時間,最好能夠將癒合時間控制在14天內,把留疤的風險及範圍降到最低。
此外,若是傷口位於張力較大的部位,也可以暫時透過減少該部位的活動及張力,以促進傷口的癒合。
至於屬於蟹足腫體質的人,更應該要注意傷口照護原則,最好能夠將癒合時間控制在5天內,除此之外,也可以尋求皮膚科醫師幫忙,在疤痕組織尚未完全形成的初期,透過消疤針及除疤產品,並遵從醫師的療程減緩疤痕的產生,甚至在疤痕形成後,選擇新興的療法進行除疤,如光動力療法。
(延伸閱讀→「除疤凝膠真的有用嗎?除疤凝膠的使用方式與注意事項!」)
因此,能做的就是趕快把傷口照顧好,減少並控制傷口的感染,以縮短傷口的癒合時間,最好能夠將癒合時間控制在14天內,把留疤的風險及範圍降到最低。
此外,若是傷口位於張力較大的部位,也可以暫時透過減少該部位的活動及張力,以促進傷口的癒合。
至於屬於蟹足腫體質的人,更應該要注意傷口照護原則,最好能夠將癒合時間控制在5天內,除此之外,也可以尋求皮膚科醫師幫忙,在疤痕組織尚未完全形成的初期,透過消疤針及除疤產品,並遵從醫師的療程減緩疤痕的產生,甚至在疤痕形成後,選擇新興的療法進行除疤,如光動力療法。
(延伸閱讀→「除疤凝膠真的有用嗎?除疤凝膠的使用方式與注意事項!」)
如何減少傷口的色素沉澱呢?
-
保持傷口清潔與濕潤:清潔傷口並移除外來物質,同時保持適當的濕度,有助於皮膚修復癒合,預防發炎後的色素沉澱。
-
避免外力及刺激:避免摩擦或使用過於刺激的產品,以免刺激黑色素細胞增生。
-
避免優碘過度使用:雖然優碘可以殺菌,但同時也會殺死幫助組織增生的纖維母細胞,而影響傷口的癒合,甚至讓皮膚染色,故建議適量使用優碘,並在使用優碘消毒後,可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或擦拭。
-
避免過度的陽光曝曬:曝曬可能刺激受損皮膚的黑色素細胞增生,導致黑色素沉澱,故在傷口癒合期間應避免曝曬,外出時應該使用防曬乳、衣物或洋傘遮陽。
-
適度攝取營養: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可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與抗氧化作用,達到淡斑的效果;補充維生素E、Omega-3脂肪酸可減少皮膚發炎。
-
使用淡化成分產品:可使用含有傳明酸、維生素C衍生物、熊果素、果酸、杜鵑花酸等成分的藥膏或保養品,這些成分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並加速角質層代謝。
- 尋求醫美療程:若色素沉澱明顯,可諮詢皮膚科醫師,考慮真皮層修復技術、雷射治療(如淨膚雷射等)。
結論
想要降低急性傷口留疤的風險,大方向就是趕快把傷口照顧好,減少並控制傷口的感染,以縮短傷口的癒合時間至14天內。
而加速傷口癒合的方法,不外乎就是要保持傷口的乾淨及濕潤,在換藥的時候,要盡量讓傷口上的壞死組織及髒污都清理乾淨,再進行包紮;同時,也要讓傷口保持適當的濕度,絕不要讓傷口存在於不利於修復的乾燥環境。
而加速傷口癒合的方法,不外乎就是要保持傷口的乾淨及濕潤,在換藥的時候,要盡量讓傷口上的壞死組織及髒污都清理乾淨,再進行包紮;同時,也要讓傷口保持適當的濕度,絕不要讓傷口存在於不利於修復的乾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