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脂率是什麼?內臟脂肪又是什麼?減重不只要注意體重,更要注意體脂率!】

November 18,2025
未命名設計 - 2025-11-18T164659.178

體脂率是什麼?內臟脂肪又是什麼?減重不只要注意體重,更要注重體脂率!

身體的組成

人體是由水分、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四大成分組成,這些成分的比例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如健康的身體組成比例大約是水分佔55%、蛋白質佔20%、體脂肪佔20%、無機物礦物質佔5%,此比例可能會因年齡或性別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 水分:佔人體的大部分,是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如體液和血液)的基礎及主要物質,負責代謝、運輸營養和排除廢物。
  •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如肌肉、器官與骨骼)和修復細胞的核心物質,參與許多免疫反應與代謝途徑等。
  • 體脂肪:身體儲存能量的主要來源,也保護內臟和調節體溫,但過多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 礦物質:維持身體機能的關鍵,參與骨骼健康、神經傳導等,例如鈣、鈉、鉀、鎂等,以及鋅、鐵、碘、硒、銅等微量元素。


 

體脂率是什麼?

簡單來說,體脂率就是指「人體脂肪重」「總體重」之重量百分比
體脂率反應的是人體脂肪含量在全身的重量佔比有多少,可以用來衡量肥胖程度,然而,體脂率並不是固定的,可能會隨著人的飲食、運動和藥物等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一般而言,成年男性體脂肪率超過25%,成年女性超過30%就是肥胖,而男性體脂率介於15~25%,女性體脂率介在20~30%則為正常值,確切的數據會因為年齡有所差別,年齡越大,基礎代謝率逐漸下降,體脂率通常也會越高。


 

內臟脂肪是什麼?體脂的分佈

體脂主要分佈在兩個部位:
  • 皮下脂肪─儲存在皮膚下方,適量的皮下脂肪可儲存能量和提供保護層
  • 內臟脂肪─環繞在腹腔內器官周圍,適量的內臟脂肪,可以保護和固定內臟器官,但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血脂升高,與慢性疾病風險相關。

體脂的分佈會受到性別年齡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
例如女性天生體脂率較高,受其荷爾蒙影響,使脂肪傾向於堆積在臀部、大腿等下半身,形成「洋梨形身材」;而男性荷爾蒙則有助於肌肉生長,體脂較容易堆積在腹部,形成「蘋果型身材」。


 

男女體脂率建議值

由於男女荷爾蒙的影響及年齡的考量,相同性別但不同年齡層的體脂率建議值略有不同,同樣地,相同年齡層但不同性別的體脂率建議值也會略有不同。

此外,體脂率建議值也可能因為身體結構、遺傳、生活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體脂率判定表是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日本肥胖學會的肥胖判定標準為基礎,根據雙能量X光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製作完成。




 

體脂率過高的影響

體脂率過高會增加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並可能導致脂肪肝、關節負擔增加和荷爾蒙失調。
  • 代謝與心血管疾病:增加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 脂肪肝:過多脂肪可能在肝臟堆積,引發脂肪肝,嚴重時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
  • 關節問題: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提高罹患關節炎的風險,同時脂肪細胞也會釋放發炎因子損害關節。
  • 荷爾蒙影響:可能導致荷爾蒙失調,影響男性睪固酮分泌和女性的經期及生育能力。
  • 睡眠呼吸中止症:過多的體脂率,可能會有過多的內臟脂肪。
  • 其他:可能降低免疫力或增加慢性疼痛風險等。


 

體脂率過低的影響

雖然體脂率過高對於健康有極大的壞處,但其實體脂率過低,也會影響身體的機能,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如以下的問題:
  • 能量不足,容易疲勞:體脂肪是能量的儲藏室,若體脂肪過低,身體在運作時缺乏能量儲備,容易出現疲勞的現象。
  • 免疫力下降:體脂肪含有免疫細胞,若體脂肪過低,身體的免疫力可能會下降。
  • 心血管疾病:身體脂肪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護身體免受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 影響情緒:脂肪對神經功能非常重要,大腦需要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若脂肪酸含量過低,可能會導致易怒和嚴重的情緒波動。
  • 內分泌失調及生殖系統問題:女性體脂肪過低可能會影響卵巢功能,使月經失調或停經,進而影響生育能力;男性體脂肪過低可能會影響睪丸功能,降低精子數量和質量,造成性慾低落性功能障礙
  • 骨質疏鬆:體脂肪含有荷爾蒙,若體脂肪過低,荷爾蒙分泌不足,可能會干擾身體吸收鈣維生素D的能力,導致骨質疏鬆。
  • 皮膚問題:體脂下降太快時,也容易造成皮膚鬆弛,當皮下脂肪不足時,皮膚缺乏支撐,容易變得無彈性、乾燥、粗糙,甚至出現皺紋。


 

影響體脂率的因素有那些?

造成體脂過多的因素
  • 飲食不均衡:攝取過多的精緻澱粉、含糖飲料、油炸物及加工食品,導致熱量攝取過剩
  •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熱量消耗不足
  • 生活習慣: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會影響荷爾蒙,促使脂肪堆積
  • 遺傳:基因可能影響脂肪代謝能力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率會減慢,更容易堆積脂肪


造成體脂過少的因素
  • 極端飲食或運動:長期過度限制熱量攝取或進行高強度運動,但未補充足夠能量
  • 營養不良:飲食不均衡,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脂肪和營養素
  •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厭食症等,可能導致新陳代謝異常加速


 

降低體脂率的方式有哪些?

調整飲食習慣
  • 減少精緻澱粉(白米飯、白麵包等)與精緻糖(甜點、含糖飲料)的攝取
  • 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取,以維持肌肉量,提升基礎代謝率
  • 選擇健康脂肪,如攝取不飽和脂肪酸
  • 多攝取原型食物,如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建立規律運動
  • 結合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有效燃燒脂肪並增加肌肉量
  • 增加日常活動量,如多走路、爬樓梯等


改善生活習慣
  • 確保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調節荷爾蒙
  •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放鬆活動等


 

BMI與體脂率的比較

以前判斷個人胖瘦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身高及體重所計算出來的數值BMI(即身高除以體重的平方值)來判定,不過此種方法容易忽略人體脂肪之多寡。
但體脂率能分辨出體重是來自脂肪還是肌肉,相較於僅衡量體重與身高的BMI,更能反映身體的實際組成狀況。
因此,要判斷一個人真正的肥胖程度,除了用BMI做參考指標外,還必須要檢測體脂率,這樣所得出來的結果才會比較客觀。


 

四個簡易的體脂防測量法

指掐測量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身體特定部位的皮下脂肪,測量其厚度來估計體脂的方法,通常用於簡單的估算和追蹤變化,此種方法雖然不如專業儀器準確,但可以作為在家自我監測的工具,例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肚臍旁3公分的區域,測量捏起部位的脂肪厚度,其厚度約1~1.5公分時,體脂率被認為是正常的。


BMI公式計算法
(BMI = 體重(公斤) / 身高(公尺)2)
  • 男性體脂率 = 1.2 * BMI + 0.23*年齡 - 16.2
  • 女性體脂率 = 1.2 * BMI + 0.23*年齡 - 5.4


腰圍體脂計算法
  • 男性體脂率 = ( 腰圍*0.74 - 體重*0.082 - 44.74) / 體重*100%
  • 女性體脂率 = ( 腰圍*0.74 - 體重*0.082 - 34.89) / 體重*100%


體脂計
體脂計會發出微量電流,由於人體內水和脂肪的電阻不同,可以藉由電流通過的速度來換算出體脂率,雖然這些體脂計得出的數值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但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值。


 

精準測量體脂的方法

上述提供四個簡易測量體脂率的方法,其中,體脂計就是使用下方表格中的生物電阻抗法(BIA)測量體脂的,因此,體脂計是四個簡易測量體脂率的方法中,最精準測量體脂的方式。

除了生物電阻抗法(BIA),目前還有其他三個精準測量體脂的方法,其比較表格如下:




 

結論

透過了解自己的體脂率,可以間接知道自己體內的組成比例,進而規劃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運動菜單及生活習慣。
對於正在減重減脂、重量訓練或維持體態的人,知道自己的體脂分布,可以更知道目前卡關的問題點,找到對的方式訓練,以提高效率及成功率。


 

體脂率Q&A

Q:單純透過多喝水可以降體脂率嗎?
A:喝水有助於減脂,因為它可以增加飽足感、提升新陳代謝,並協助脂肪分解,但單靠喝水是不夠的,還需要搭配飲食控制和運動才能有效減脂。


Q:體脂肪一個月可以降多少?
A:一個月內健康的體脂肪下降目標是1%~2%;若搭配規律運動,可能可達到2%~4%,但要注意過快的減脂速度容易造成肌肉流失和反彈,而健康的減脂速度應配合飲食控制與運動,才能有效減少體脂肪並維持成果。


Q:為什麼體重下降體脂率上升?
A:體重下降但體脂率上升,主要是因為減重方式不當,導致肌肉和水分流失,而脂肪比例相對增加,這也是為什麼身形可能沒有變瘦,甚至感覺更鬆垮,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採取極端節食飲食不均衡缺乏足夠蛋白質阻力訓練時。


Q:哪裡能測量我的體脂率呢?
A:現在很多健身房都會提供體脂率測量的服務,此外,有些提供減重門診的診所也會提供測量體脂率的服務,例如在台中市大里區的明朗身心診所,除了提供減重門診外,也有提供測量體脂率的服務,診所內所使用的機型為Tanita的專業體組成分析儀MC-780MA,可透過電話或官方LINE洽詢。



 

官方LINE:@281jamob
電話:04-24836800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新仁路二段96號(內新國小對面7-11旁邊)

文章關鍵字

關鍵字搜尋

訂閱電子報

姓名
E-mail

Article Catalo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