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原來是我的身體在抗議!?】
December 14,2024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原來是我的身體在抗議!?】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是無法受到意志所控制、協助維持我們身體必要機能的神經系統,也有人稱之為自主神經。
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組成,兩者之間有著相反的功能,一個負責戰鬥、一個負責休息,會依據我們的身體狀況互相調節。
交感神經
就像身體的油門,負責激發我們的能量,使心跳加快、分泌腎上腺素,去應對各種需要專注的緊急狀況。過高時,可能會容易焦慮、煩躁、易怒,或血壓偏高、頭疼、睡眠困擾等症狀出現。
副交感神經
就像身體的煞車,幫助我們身體緩和,並呈現放鬆、休息的狀態。過高時可能會容易出現腸胃疾病、消化不良,或血壓偏低、精神不振、疲倦、昏昏欲睡等症狀。
當兩者無法互相調節時,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並會反應在我們的身體狀態當中,呈現各種不同的症狀與不適。
當交感神經或是副交感神經過度運作時,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也就是「失衡型的自律神經」。
相反地,當自律神經活性不足時,交感神經無法徹底運作,會造成無精打采的狀態;副交感神經無法徹底運作,夜晚無法有效休息,導致惡性循環,就是「失能型的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組成,兩者之間有著相反的功能,一個負責戰鬥、一個負責休息,會依據我們的身體狀況互相調節。
交感神經
就像身體的油門,負責激發我們的能量,使心跳加快、分泌腎上腺素,去應對各種需要專注的緊急狀況。過高時,可能會容易焦慮、煩躁、易怒,或血壓偏高、頭疼、睡眠困擾等症狀出現。
副交感神經
就像身體的煞車,幫助我們身體緩和,並呈現放鬆、休息的狀態。過高時可能會容易出現腸胃疾病、消化不良,或血壓偏低、精神不振、疲倦、昏昏欲睡等症狀。
當兩者無法互相調節時,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並會反應在我們的身體狀態當中,呈現各種不同的症狀與不適。
當交感神經或是副交感神經過度運作時,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也就是「失衡型的自律神經」。
相反地,當自律神經活性不足時,交感神經無法徹底運作,會造成無精打采的狀態;副交感神經無法徹底運作,夜晚無法有效休息,導致惡性循環,就是「失能型的自律神經」。
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有很多,像是飲食/作息不正常、壓力太大/累積,先天基因表現、甚至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也都可能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怎麼判斷我是否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症狀
每個人所呈現的症狀都可能會有所不同,像是焦慮、憂鬱、恐慌、失眠、慢性鼻炎、暈眩、心悸、胃食道逆流、腸躁症、多汗症、頻尿、頭疼、性功能障礙、胸悶、呼吸不順等,若同時出現多個症狀,並持續一段時間,即使看過相關症狀的專科門診,卻沒有明顯的改善或找不到確切病因,很有可能就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自律神經雖然不受大腦所控制,卻很容易受到情緒、外部刺激等影響。因此多數人可能會因為當前的事件而出現短暫的失調,但在一般情況下自律神經會自己再調整達到平衡、緩解症狀,但當我們長期處於壓力或情緒較大的狀態,大腦受到的刺激太多,時間一久造成疲乏,就容易影響協調功能不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長期耗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導致整體功能與免疫力下降,成為慢性疾病的潛在風險族群,因此絕不可輕忽,建議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出現相關症狀,及早發現就醫檢查治療哦!
常見的測量方式之一:心律變異(HRV)
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自律神經系統的兩種系統間互為結抗作用,使每一次心臟跳動的間距,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變異性,一般健康的人在每次心跳間距都會有幾十毫秒內的微小差異,此差異就稱之為心率變異。
心率變異是藉由連續心電訊號進行分析,並得出兩個最常用的時間序列:心跳間距(PR interval)與心率(Heart rate, HR)。透過特殊的分析方法,評估自律神經系統的活性並量化指標。
副交感神經興奮會降低心率,而交感神經興奮會增加心率,藉由交感、副交感神經的相互作用改變心率,使血壓及血流等數值能夠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
若求助時症狀已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在急性階段的治療需用藥物來緩解當前所的症狀與不適,隨著症狀緩解減輕後,開始減少藥量並搭配其他方式進行調整,當我們可以不再透過藥物協助仍能維持身體狀態後,更需要好好地留意平時的自我照顧與保養,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多半就是身體在抗議、提醒我們要注意了!
那平時我們可以怎麼保養或預防自律神經失調呢?
那平時我們可以怎麼保養或預防自律神經失調呢?
-
調整作息獲得適當的休息、飲食控制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
- 減壓放鬆,當感受到近期的壓力或情緒難以消化負荷時,可以適時地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
- 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